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09的文章

老兵不死之萬年老妖精 MS-DOS

緣起 最近剛好接到修改DOS測試程式的需求,再度接觸這個認識十幾年的好朋友 大家都說Windows不好,微軟死要錢,但是他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十幾年前的DOS,拿到現在的XP系統下面還是可以跑,對於古董程式保有相當大的相容性,如果是Linux,光要重新弄出那個編譯環境就是大問題,gcc-改版後的參數都不一樣,抓破頭也找不出問題,但是M$的保證就是不管是Win7、Win8、Win9...,你的COMs、EXEs保證都可以繼續使用,就是商業的術語Investment Protection,你的投資不會有損失,這點真的值得稱許。 目的 打造可以直接在USB編譯測試的DOS環境 準備工作 DOS開機磁片跟檔案: http://www.bootdisk.com/bootdisk.htm USB格式化工具:HPUSBFW http://portable.easylife.tw/1348 Turbo C++安裝檔案: http://www.csie.ntu.edu.tw/~cprog/Reference/TC/tc.html 安裝步驟: 1 把DOS開機片跟檔案解壓到C:\DOS,注意這邊除了必要的開機檔之外,himem.sys、emm386.exe也是不可少 2 把TC安裝到系統中的C:\TC 3 使用HPUSBFW格式化你的大拇哥,其中記得指定開機檔案目錄到C:\DOS 4 把C:\DOS裡面的所有檔案放到大拇哥裡面 5 把C:\TC整個目錄複製到大拇哥裡面 6 撰寫autoexec.bat跟config.sys config.sys 建議內容: device=himem.sys /testmem:off device=emm386.exe noems files=60 buffers=40 dos=high,umb stacks=64,512 參考文件: Autoexec.bat and Config.sys information 如何排除 Windows 內部堆疊溢位錯誤的問題

推一個好工具 Remastersys,製作LiveCD的東東

官網: http://www.geekconnection.org/remastersys/ 引用來源: http://ghostsinthelab.org/?p=896 Remastersys,一個快速製作 Ubuntu Live CD 的好物 Remastersys 是一個能夠將既有裝好的 Ubuntu, Klikit 及類似、衍生系統,直接做成 Live CD 的方便工具,將很多步驟化繁為簡。我昨天試用了一下,發現原來在 Ubuntu 底下製作 Live CD 也可以這麼傻瓜。 只要點幾下滑鼠,就可以把現有系統轉成LiveCD,非常傻瓜,非常簡單, 如果想知道背後原理的話,可以看這裡: http://www.geekconnection.org/remastersys/capink.html 不過要注意一點,筆者使用在Ubuntu 9.04時,如果沒有安裝network-manager會導致無法開機,一定要增加這套件才能讓LiveCD順利開機喔!

筆記:alc272 在ubuntu 下沒有聲音的解決方法

引用來源: http://ubuntuforums.org/showthread.php?t=1204072 解決方法: The brief instruction for ALC272 is as below: $sudo gedit /etc/modprobe.d/alsa-base.conf then add(or edit) this: options snd-hda-intel model=asus-mode4 Close gedit,then run this in the terminal alsamixer adjust volume and reset your computer.

debian as virtual box guest note

安裝GuestAddition #apt-get update #apt-get install build-essential module-assistant linux-headers-`uname -r` (如果沒有可執行屬性的話) >>>>#cp /media/share/VBoxLinuxAdditions-x86.run /tmp/. >>>>#/tmp/VBoxLinuxAdditions-x86.run #./VBoxLinuxAdditions-x86.run 加入share folder mount.vboxsf share /media/share

RTC & CMOS 技術詳解

圖片
背景介紹: 以下文章引用自 史萊姆論壇 CMOS,(是指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——一種大規模應用於集成電路晶片製造的原料)是微機主機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芯 片,用來儲存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和用戶對某些參數的設定。CMOS可由主機板的電池供電,即使系統掉電,訊息也不會丟失。 CMOS RAM本身只是一塊存儲器,只有資料儲存功能,而對CMOS中各項參數的設定要通過專門的程序。 早期的CMOS設置程序駐留 在軟碟上的(如IBM的PC/AT機型),使用很不方便。現在多數廠家將CMOS設置程序做到了BIOS晶片中,在開機時通過特定的按鍵 就可進入CMOS設置程序方便地對系統進行設置,因此CMOS設置又被叫做BIOS設置。 早期的CMOS是一塊單獨的晶片MC146818A(DIP封裝),共有64個字節存放系統訊息,見CMOS配置資料表。 386以後的微機一般將 MC146818A晶片集成到其它的IC晶片中(如82C206,PQFP封裝),最新的一些586主機板上更是將CMOS與系統既時時鐘和後備電池集 成到一塊叫做DALLDA DS1287的晶片中。 隨著微機的發展、可設置參數的增多,現在的CMOS RAM一般都有128字節及至256字節 的容量。 CMOS存取方法: 現代PC BIOS要紀錄的資料量大,所以CMOS RAM以128 bytes為單位分成兩塊 要讀取/寫入第一塊的方式就是對IO address 70h寫入索引位址,資料就會出現在71h, 第二塊的讀取/寫入方法依樣畫葫蘆,對IO address 72h寫入索引位址,資料就會出現在73h Linux系統的實做: 由下而上的看法就是核心要安裝RTC的驅動程式,原始檔在driver/rtc/... 裝好之後/dev/rtc就會出現在檔案系統中,再透過ioctl就可以取得/設定系統時間 使用者端的工具就是date,開發者的函式就是settime()/getrime(),宣告在 中 CMOS RAM分佈圖:(取自 MC146818A Datasheet )

DIY打造雲端全系統備份伺服器(linux+pxe+tftp+clonezilla...)

前言: 內行人就知道,這個系統其實跟雲端一點關係都沒有,頂多稱得上是一滴雨水,因為只有一台server,不過概念上一樣是透過網路去提供服務,所以就趕流行的掛上雲端兩字。 那實際上是什麼呢?就是remote boot sever加上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的傑作 Clonezilla (可以提供ghost所有功能,支援系統更多,檔案存儲也更彈性),讓系統備份還原從本來手忙腳亂的一堆步驟,變成插上網路、開機,之後就一切全自動的神奇程序。 除了Clonezilla之外,還加入它的好朋友Gparted,這是類似Partition Magic的軟體,可以在系統安裝後重新調整分割區大小,還有加入freedos跟memtest(從Clonezilla映像檔拿出來的) 硬體需求: Server PC x 1:當作server使用,硬碟越大越好,網路孔最好有兩個以上(內網跟外網) HUB x 1:如果要一對多才需要,一對一就不用了,但是話說回來,一對一備份還原幹麼把架構弄這麼複雜 XD Target PC x 1:當作備份還原的對象,需支援PXE遠端開機(廢話) 網路線 x n 安裝步驟: Step 1: 安裝servser的作業系統,選一個你最喜歡的,這次我選的是Debian Lenny Step 2: sevser上安裝dhcp與tftp服務 Setting up a server for PXE network booting Step 3: sevser上安裝nfs服務 鳥哥的 NFS 伺服器 Ubuntu 架設nfs server Step 4: 利用backport更新kernel以支援ext4 backports instruction Step 5: 將Clonezilla Live放在PXE伺服器上 將Clonezilla Live放在PXE伺服器上 Step 6: 將Gparted Live放在PXE伺服器上 GParted Live on PXE server Step 7: 套用syslinux加入選單功能 豬窩的教學文件 Step 8: 開機選單修飾 ( 完整檔案下載 ) Step 9: 加入Ghost/ImageX支援(未完成) PXE boot WinPE 2 (V...

關於blog跟syntax highlight(續)

上次在 [轉貼]部落格手動張貼程式碼 提到一個網站可以幫你把程式碼轉成網頁編碼,這幾天繼續挖掘類似資訊,發現提供這類服務的網站還挺多的, 以下就是一個收集 online syntax highlight的網頁 ,裡面共有六個類似的網站, 至於哪一個好就自己嘗試比較一下嘍! 題外話,其中有個網站已經停止服務了,不過停止服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,重點是 該BLOG的作者Gustavo Duarte 對於Linux跟程式語言有很深的研究,還有圖文並茂的解釋,想知道更多關於Linux如何開機、高階作業系統如何管理記憶體等都有很豐富的文獻,不可錯過喔!

[轉貼]部落格手動張貼程式碼

偶然間發現一個網站Online syntax highlighting, 之前我一直都是使用SyntaxHighlighter, 但是載入速度實在太慢, 換行等又有一堆問題, 還不如用貼HTML碼的方式. 這個網站有支援幾乎所有的code種類, 算是相當齊全, 也有樣式可以選擇. 更改背景色或是自動換行只要在開頭pre後面style中加上如同下列HTML就可以了..... 看來也該花時間整理一下部落格的版面了

945 xorg.conf 設定備忘

又一次安裝xwindows遇到無法進入GUI的問題 又一次是因為x錯誤偵測,把訊號往VGA送出去,明明我接的是DVI 經過一段痛苦的爬文之後,這次終於讓我搞定它了 原理:既然總是偵測為VGA有連接,那就想辦法把VGA關掉 作法:在device section明定intel的三種輸出介面,然後在VGA的monitor section把輸出屏蔽掉,這樣自然訊號就會跑到DVI去了 Section " Device " Identifier " Intel Corporation Mobile 945GM/GMS, 943/940GML Express Integrated Graphics Controller " Driver " intel " BusID " PCI:0:2:0 " Option " DRI " " true " Option " monitor-VGA " " RGB " Option " monitor-LVDS " " DVI " Option " monitor-TMDS-1 " " XXX " EndSection Section " Monitor " Identifier " RGB " Option " Ignore " " true " EndSection xorg.conf參考 http://0rz.tw/ZPGN0

Nvidia ION 平台 Debian 作業系統 安裝製作BSP備忘

OS Source: Debian Lenny(5.02) DVD HW Platform: Intel Atom330 + Nvidia ION Step 1: 從光碟安裝Debian Lenny Step 2: 修改開機參數,減少8042偵測時間 i8042.noaux=1 Step 3: 更新Nvidia 顯示驅動程式 apt-get install linux-headers-`uname -r` build-essential http://www.nvidia.com/object/linux_display_ia32_190.42.html Step 4: 安裝全世界語系支援(locales-all)、中文字型 apt-get install locales-all http://blog.yam.com/wjyaries/article/20436703 Step 5: 升級系統到Squeeze(testing)版本 http://wiki.linux.org.hk/w/Upgrade_Debian Step 6: 重新安裝 Nvidia 顯示驅動程式 apt-get install linux-headers-`uname -r` sudo NVIDIA-Linux-x86-190.42-pkg1.run Step 7: 重新安裝grub2 (如果dist-upgrade沒有真的正常更新到) grub-install /dev/hda Step 8: 重新安裝 gdm (如果dist-upgrade沒有真的正常更新到) apt-get install gdm Step 9: 安裝Mplayer, Smplayer apt-get install smplayer Step 10: 加入DKMS支援(讓核心升級時自動編譯其他週邊驅動程式的服務) http://linux.dell.com/dkms/ Step 11: 加入Ralink 3090 dkms driver https://launchpad.net/~markus-tisoft/+archive/rt3090 DONE 後記:Debian對於新平台新核心的支援速度相對於Ubuntu是比較保守的,所以從stab...